首页 >> 医疗服务 >> 医疗动态 >> 正文

医疗服务

跨国寻医 胃癌腹膜转移患者在中国找到了生命支点

发布时间:2025-04-08 点击数: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4月3日电(通讯员 王树丽  苏延冬)三月的北京,燕舞蝶飞,草木萌动,色彩斑斓的画卷重回眼前,这是生命绽放的季节。远自新西兰来我国求医的Aria(化名)经过救治,可以回家了!

来到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腹膜肿瘤科主任李雁的门诊时,Aria在新西兰已经经历过2次手术、4周期新辅助化疗,但依然未能阻挡胃癌腹膜转移对她健康的摧残。对生的渴望已经突破了国家的界限,Aria(化名)和家属将目光放到国外的专家上。在经历了数次搜索后,他们在网络上看到了李雁主任。家人通过大使馆与李雁主任进行多次沟通与协调后,最终决定来到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寻求机会。

图片4.png

Aria术前影像报告,箭头处为转移病灶

可能是因为语言的障碍,也有可能是因为多次治疗后的无助,初次来到门诊的Aria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信心。而李雁在诊疗过程中,以自己和团队的专业水平,逐步给了他们生的希望,顺畅的英语交流更是扫除了交流的最后一丝障碍。在术前进行MDT评估后,李雁团队制定了完善的手术方案:先通过细胞减灭术切除肉眼可见的肿瘤,再通过腹腔热灌注化疗消灭残余肿瘤组织和游离肿瘤细胞,力求彻底消灭腹腔内原发肿瘤和转移灶。

图片5.png

图为李雁(左二)主任带队查房

手术历经9小时,腹膜肿瘤科的医生们默契协作,顺利切除了被肿瘤侵犯的全胃、腹膜、网膜、横结肠、直肠以及子宫、附件等脏器,并进行腹腔热灌注化疗,术中还留置了腹腔化疗泵、空肠营养管以备后续治疗。

手术的成功使Aria和家属信心倍增,更加配合治疗。术后,在李雁团队的带领下,Aria第一天即下床活动,进行康复锻炼,术后第6天开始逐步恢复肠内营养。在多脏器联合切除的巨大手术后22天,Aria完全恢复肠道功能,熟练掌握营养泵使用方法。

图片6.png

图为术后李雁查房

术后1个月,李雁依据病理结果、药敏结果及历史治疗方案,为Aria制定了个体化辅助化疗方案,同时在传统静脉化疗的基础上,增加了特色的腹腔化疗方案,提高腹腔内局部药物浓度。在通过6个疗程的漫长、艰难的化疗后,Aria进行了全面的复查,包括各项肿瘤标志物检查及胸腹部CT检查,结果显示疾病得到了理想的控制,未发现明显的转移或复发征象。前后历经5个月与疾病的战斗,Aria完成了这次跨国寻医之旅,可以返回新西兰去了。

今年2月,李雁团队在国际腹膜癌学会的季刊通讯上发表了署名为《我们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任重道远:关于中国首个由 PSOGI/PSM 设立的卓越中心》的文章。文章指出,胃肠道癌症和妇科癌症的腹膜转移,仍是肿瘤学领域最难治疗的疾病扩散类型。这一问题在中国尤为严峻。根据我们最新的全国流行病学研究,仅在2020年,就有766,664 名患者新确诊为胃癌、结直肠癌、卵巢癌、腹膜假黏液瘤和腹膜间皮瘤引发的腹膜转移。在这庞大的患者群体中,至少有435,414名患者本应接受标准化的肿瘤细胞减灭术(CRS)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目前,开展这种综合治疗策略共需 1194 家专家专病专科中心。而在中国,积极开展这一技术的高流量专家中心不足 200 家。而李雁团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创新性探索腹膜转移癌诊断、预防及治疗。

图片7.png

这个历程图展示了一系列从实验室到临床的研究,是如何改变中国腹膜表面肿瘤学格局的

造福国内,影响海外,不仅新西兰,李雁团队已接诊过来自美国、日本、加拿大、埃及、越南、西班牙、多米尼加等国家的腹膜癌患者。(编辑 韩冬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