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工交叉是新兴的学科领域,全球范围内对医学与工程技术的结合探索从20世纪70年代就已开始;几十年来,世界各国的医工结合实践也已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近些年,随着增材制造、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智慧医疗时代的到来,医工交叉融合需要更深层次的探索。然而医工结合不是简单地做加法,也不是医生和工程人员合力就能完成,而是要互相了解、互相渗透,准确把握、领会临床问题导向的需求,技术研究才会展现出更好的成果。
为此,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针对从事医工交叉研究的在校研究生设立了“医学能力提升项目”,目的在于:1.提升医学知识,使其具有较为扎实和宽广的医学基础知识,对医学研究的伦理和范式具有整体观念;2.提升对临床问题的理解和领悟能力,培养其与临床工作者的共同“语言体系”;3.促使“临床场景”驱动的医工交叉研究的工作范式的形成。
一、项目特色
本项目旨在落实国家“健康中国”战略,推动临床医学与清华优势学科的交叉融合、深度合作,进而推动医学交叉学科的形成与发展。项目充分发挥临床医学院与精准医学研究院已建立的六大中心(临床大数据中心、智慧健康中心、数字医疗与医疗机器人中心、人工心肺中心、医学转化影像中心、可穿戴/可植入医疗设备中心),以及依托的工科院系(电子系、计算机系、航院、机械系、工物系)的研究和教学优势,在临床交叉人才(硕士)培养项目的课组基础上进行优化组合,为从事医学相关交叉领域研究和竞赛的理工科研究生提供模块化的系列课程。
本项目采用模块化的课程设计,分为基础必修模块、方向选修模块、实践模块、任选模块。基础必修模块旨在让学生了解医学研究的伦理和范式,以及人体的解剖、生理,疾病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通过该模块的学习给学生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和方法学指引。方向选修模块,旨在让学生系统性的了解医疗的全流程、全链条,使其具有对临床场景和需求的理解与领悟能力。实践模块从真实的临床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提炼开放性挑战性的问题,将之转化为科研题目的能力;促使学生在实践中与临床一线工作的医师、护士、技师形成共同的“言语体系”。任选课模块供从事特定方向医工交叉研究的同学选修,从而更有目的性的了解该方向的研究方法和最新动态。
二、模块化课程体系
(一)基础必修模块(计学分,不少于3学分)
1.人体机能学(84001222)(2学分)
2. 医工交叉研究与伦理(74000611)(1学分)
(二)方向选修模块(计学分,不少于2学分)
1. 诊断学原理与方法(74000522)(2学分)
2. 治疗学原理与方法(74000532)(2学分)
(三)实践模块(3学分)
1. 医养产业实践(80168373)(3学分)
2. 临床科技实践 (64000046)(6学分,春季学期+暑期实践)
3. 医学工程实践:医学仪器(84001333)(3学分)或医学工程实践:医学影像(84001343)(3学分)
学生参加《医养产业实践》(3学分),《临床科技实践》(6学分),参加《医学工程实践:医学仪器》或《医学工程实践:医学影像》(3学分),或参加其他与医工交叉相关的学时相当的实践项目,提交并通过项目指导委员会审核,可认定其学分。
(四)任选课模块(计学分,保证项目总学分≥10学分,具体门数不做要求):
1. 外科学进展(84000242)(2学分)
2. 肝胆外科学进展(84000883)(3学分)
3. 骨科学进展(74000223)(3学分)
4. 妇产科学的进展(84000262)(2学分)
5. 心血管病进展(94000033)(3学分)
6. 神经外科学基础与临床进展(84001312)(2学分)
7. 临床实验诊断进展(84001103)(3学分)
8. 医学影像学进展(84001322)(2学分)
9. 肝脏病学证据与未解决的问题(94000102)(2学分)
注:参加项目的学生可以修满前三个模块的10个学分,获得项目证书;也可以修满前三个模块要求的基础学分,再选修任选模块课程,修完项目证书要求的至少10 学分,获得项目证书。
(五)其他
学生选修课表外与医学相关的交叉领域课程,提交并通过项目指导委员会审核,可认定其学分。
三、获得证书要求
1. 本项目的培养采用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10学分,其中基础必修模块3学分、方向选修模块不少于2学分、实践模块3学分、任选课模块保证总学分不少于10学分。
2. 从报名之日起计算,项目修业年限原则上为2年,满足上述要求者可申请由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和临床医学院颁发的清华大学医学能力提升项目证书。
3. 不得因本项目申请延期毕业。
四、项目报名条件
1. 清华大学在学研究生(硕士、博士);
2. 报名同学从事医工交叉相关研究或参与相关竞赛项目;
3. 征得本专业导师同意;
4. 建议学生获得清华大学三家附属医院至少一位临床专家的推荐信。
本项目每年计划招收不超过30人,2025年9月3日至9月12日接受报名。
请将签字盖章的申请表(见附件)发送至邮箱:postgraduate_scm@ tsinghua.edu.cn
将以邮件回复确认报名。
五、联系方式
临床医学院:蒙老师
办公地址:医学科学楼B335房间
联系电话:010-62790334
咨询可加入微信群:
来源 | 教学办